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教育心理學
Educational Psychology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 
授課教師
徐式寬 
課號
EduTch5102 
課程識別碼
P01 U00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(15:30~17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非教育學程學生可修-限7人,教育基礎課程,上課地點:新聞所203教室。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EduTch510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目的在於介紹目前常見的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。本課程將鼓勵學生對於課堂中所提到的主題,透過自己過去的學習及教學經驗加以反思,以期更瞭解自己對於教學與學習的假設與概念,並在未來教學的現場上,能夠將課堂內的理論與實際情況做連結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對學生有以下的期望:1)學習目前的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及其應用;2) 能夠瞭解及掌握學生的發展與心理狀況;3) 能夠分辨教學方法與學習策略之適用情況;4) 反省自己對教與學所擁有的觀點與邏輯;5) 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、思維、與學習態度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的要求包括學生主動閱讀、摘要概念、進行課室觀察,並撰寫心得札記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Ormrod, J. E. 原著,白惠芳、林梅琴、陳慧娟、張文哲譯(2011)。教育心理學。台北:洪葉。 
參考書目
1. 胡美琦(1995)。自述、引論。載於中國教育史。台北市:三民書局。
2. 楊牧編(1982)。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。載於豐子愷文選。台北市:洪範。
3. Hsu, S. & Hwang, T.-M. (2015). Finding a new identify for teachers. In S.
Hsu, & Y.-Y. Wu (eds.). Education as cultiv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(pp. 241-
257). Singapore: Springer.
4. Hsu, S. (2015). Conclusion. In S. Hsu, & Y.-Y. Wu (eds.). Education as
cultiv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(pp. 259-273). Singapore: Springer.
5. Shulman, L. S. (1987, February). Knowledge and teaching: Foundations of the
new reform.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, 57(1), 1-22.
6. 沈羿成(2007 )。教室裡的推手。收錄於吳英長(詮釋評論)。深入教學現場,頁64-
85。台東市:吳英長老師紀念文集編委會。
7. 許育璋、鄭敦平(2001)。由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探討發現問題的機制。中等教育,52
(2),頁156-168。
8. Siegler, R. S. & M. W. Alibali原著,林美珍編譯(2004)。第六章 語言發展。載
於兒童認知發展:概念與應用。台北市:心理。
9. Erikson, E. H. (1993). Chapter 7. Eight ages of man. In Childhood and
society. NY: W.W. Norton & Co.
10. 雷夫.艾斯奎(2008)。第二章 尋找第六階段。載於第56號教室的奇蹟(卞娜娜、陳
怡君、凱恩譯)。台北市:高寶。
11. 吳曉樂(2014)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。第六章:天賦(pp. 164-191)。臺北市:
網路與書出版。
12. 吳英長(2007)。教育理念與輔導:班級教學中的個別差異問題。教育理念與師資培
育。台東市:吳英長老師紀念文集編委會。
13. 賴祥蔚(2005)。第三招:培養唸書的好心情。載於學習High客。台北市:平安文
化。
14. 雷夫.艾斯奎(2008)。第一章 給我一點真相。載於第56號教室的奇蹟(卞娜娜、陳
怡君、凱恩譯)。台北市:高寶。
15. 雷夫.艾斯奎(2008)。第四章 寫作。載於第56號教室的奇蹟(卞娜娜、陳怡君、凱
恩譯)。台北市:高寶。
16. Squire, L. R.、Kandel, E. R.(2001)。第四章 陳述性記憶、第十章 記憶與個別
差異的生物基礎(洪蘭譯)。載於透視記憶。台北市:遠流。(原著出版年:2000年)
17. 賴祥蔚(2005)。第六招:打開愛讀書的童話寶盒。載於學習High客。台北市:平安
文化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概念摘要 
15% 
在每個章節中,均有幾個核心概念。本作業在於協助同學思考並整理這些核心概念。 
2. 
反思札記 
25% 
學期當中,有3-4個主題,請同學回顧自己過去的學習或教學經驗,參考課本及課堂上所提到的相關概念加以反思及分析,在課堂上提出討論後,再加以修改完成。 
3. 
課堂觀察記錄 
15% 
學生請自行尋找一個教學場域,進行課堂觀察記錄。 
4. 
期末考 
30% 
範圍為全部,題型可能包括選擇題、題組、情境題與簡答題。 
5. 
課堂參與 
15% 
上課準時到,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,以及與同組同學間概念摘要與反思主題的討論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課程介紹
東西方的差異 
第2週
3/1  教師必備的知識
研究方法、學習方法
發展理論: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 
第3週
3/8  發展理論:
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
語言發展 
第4週
3/15  個人與社會的發展 
第5週
3/22  道德與利社會行為的發展 
第6週
3/29  反思一 討論 學習挫折經驗團體差異:文化及族群、性別、社會經濟 
第7週
4/5  清明節放假 
第8週
4/12  個別差異:智力、認知風格傾向 
第9週
4/19  期中考 
第10週
4/26 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 
第11週
5/3  反思二 討論
社會認知取向的學習 
第12週
5/10  學習與認知歷程(1):記憶 
第13週
5/17  學習與認知歷程(2)-概念學習 
第14週
5/24  邀請演講 
第15週
5/31  教學策略、知識遷移
反思三 討論
 
第16週
6/7  較高層次的認知歷程 
第17週
6/14  情感與動機的認知因素
問題討論
 
第18週
6/21  期末考